一、实验室发展历程
华西药学院“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创建于2003年6月,率先在全国将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科学地整合为一,突破传统的实验室隶属教研室管理的运行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用”,实现“一室多课、开放运行、完善功能、资源共享”。2009年10月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与化学学院共建“绿色化学与创新药学双创实验中心”,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坚实的实验平台支撑。
中心实验室全面负责学院实验教学,结合药学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依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梳理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通于高等药学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建立“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开设系列创新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项措施并举,不断完善药学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高素质现代药学创新人才。

               华西药学院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二、实验室硬件及师资队伍
中心实验室拥有各类实验室二十余间,面积约2240平方米。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学校“523实验室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修购计划、双一流建设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华西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软硬件得到显著提高。现有仪器设备1600余台件,总价值约3000余万元。其中,价值十万以上的设备50余台,大精设备有:GC-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智能溶出度仪、多普勒血流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超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纯化仪、冷冻切片机、电动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小动物行为学测试设备等。设备精良、配置先进、数量充足。

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GC-MS

                              蛋白纯化仪

                             多功能读板机

                             电动显微镜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冷冻切片机

                           超高速冷冻离心机
中心实验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以长江、杰青、优青及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教学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领衔,共有实验教学指导教师4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7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9人,占 84.8%,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占8.7%。实验教辅人员 15人,40%具有研究生学历,20%为高级职称。
结合药学专业实验的特点,中心实验室制订了 “华西药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 “华西药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华西药学院设备管理及其开放共享年度责任书”、“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措施及突发事件预案”、“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
中心实验室制订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类安全档案,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均接受安全培训并参加消防演习。学生须接受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实验室。实验教师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材料和器材不同的性质和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预案培训,并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

                       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辅队伍 
三、实验室教学任务
中心实验室目前开设实验课程17门,实验项目共计120余项,主要面向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和生物治疗国重创新班本科生开设实验。平均每年为500多名本科生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工作量约11万余人时数/年。
开设实验课程一览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 1 | 药理学实验 | 2.5 | 60 | 
   
    | 2 | 药用生物化学实验 | 2.5 | 60 | 
   
    | 3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 2.5 | 60 | 
   
    | 4 | 药用植物学实验 | 1 | 24 | 
   
    | 5 | 生药学实验 | 1.5 | 36 | 
   
    | 6 | 药物化学实验 | 3 | 72 | 
   
    | 7 | 药剂学实验 | 3 | 72 | 
   
    | 8 | 药物分析实验 | 2.5 | 60 | 
   
    | 9 |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实验 | 1.5 | 36 | 
   
    | 10 | 生物药剂学实验 | 1 | 24 | 
   
    | 11 | 药动学实验 | 2.5 | 60 | 
   
    | 12 | 药学创新实验 | 4 | 96 | 
   
    | 13 | 高等药物化学实验 | 3 | 72 | 
   
    | 14 | 高等药理学实验 | 2.5 | 60 | 
   
    | 15 | 高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 2.5 | 60 | 
   
    | 16 | 高等药物分析实验 | 2 | 48 | 
   
    | 17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2.5 | 60 | 
  
 
 
 
中心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将药学专业实验内容统编为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并于2008年正式出版,已在药学本科教学中使用多届,获得学生好评。随着较多的创新性、自主性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的开设和新增,现有的实验教程已不能满足创新性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根据现有实验课程的改进和提升,并结合新增的创新性、自主性实验选修课程对实验教程进行全面升级,融入现代药学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同时把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在实验中得以贯穿和体验,组织编写《新编药学实验教程》上下册,并于2019年8月正式出版,于2019年9月全面投入实验教学使用,被评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度好书”。


《新编药学实验教程(上下)》
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编、自导、自拍实验教学视频,应用于实验教学课程中。使实验教学更直观生动,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鼓励实验教师组建团队,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投入正式实验教学。本着“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临床药动学虚拟仿真实验”、“药品生产GMP虚拟实训仿真平台”获得2019年四川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资助并建设完成,现已正式投入实验教学。
首建药剂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平台,实验教师拍摄了一系列教学视频投放在公共视频平台,被广大兄弟院校采用,深受学生和用户的好评,起到了“双一流”大学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实验教师拍摄制作的实验教学视频资料

                       虚拟仿真实验场景

                       药剂学实验教学资源库
四、实验室主要成果
中心实验室在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在全国药学院校起到了示范作用,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出成果。本科生连续参加4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连续参加2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连续6届参加“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每年均获得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中心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近三年华西药学院本科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1项;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荣获45项国家级奖励;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计161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14项;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本科生获准专利2项。
实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教学研究工作。近三年,实验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参编教材14部;主持各级教研项目15项。实验教师主持科研项目162项;发表科研论文290篇,其中SCI论文194篇;获各级科研奖励11人次;授权专利9项。实验技术人员获准实验技术立项项目18项。中心实验室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慕课等多门高水平课程提供配套的优质实验课程。

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

第一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获全国一等、二等奖

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实验教学改革大赛获全国特等、一等奖
近三年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 比赛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 | 指导教师 | 获奖时间 | 
   
    | 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 | 全国特等奖 | 古维隆 | 钱广生、陈小瑞、郑永祥 | 2019 | 
   
    | 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 | 全国一等奖 | 夏雪 | 海俐、邓黎、 尹红梅 | 2019 | 
   
    |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国际赛道全国银奖 | 冉瑞、王蛘 | 何勤 | 2019 |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一等奖 | 陈芷倩、胡明明、胡雅楠、谢昊、黄天懿 | 赵瀛兰 | 2019 |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一等奖 | 张臣宇、胡晓雯、吴迪、刘鑫、甘磊 | 周乃彤 | 2019 |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二等奖 | 赵怡佳、罗博文、程家琪、巩金媛、潘蔓萍 | 杨俊毅 | 2019 |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项予良、宋钰珺、尹善美、卢家明、许越 | 胡明 | 2019 |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优秀论文奖 | 张臣宇、胡晓雯、吴迪、刘鑫、甘磊 | 周乃彤 | 2019 | 
   
    | “建行杯”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四川省一等奖 | 屈梦珂、龙洋、李嘉欣、刘锐一、汤臣薇、万奕甫、蒋取佑、贺珊珊、尚超、刘莹珂 | 何勤,张凌 | 2019 | 
   
    | 2019年第五届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三等奖 | 何昱莹、罗昊然、谢来我、陈芷倩、周琪、杨龙雨、刘坤、左逸、王逸潇、刘巍巍、陈杰、周娟、李林珂、贾梦露、高雨洁 | 陈蕾蕾、陆璐 | 2019 | 
   
    | “第二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 | 全国特等奖 | 魏薇、毛艺霏、王翠彤、文䶮 | 杨俊毅 | 2018 | 
   
    | “第二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 | 全国一等奖 | 邓黎、符垚、尹红梅、涂莉、林箐 | /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一等奖 | 卢昊、杨婷婷、邓文宇、周洋利、仲海晴 | 胡明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二等奖 | 张心泰、王琦玮、周子婷、唐梦雨、赵玲玲 | 秦勇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付彩萍、刘慧军、许潇文、朱妍莹、陈芸璨 | 杨俊毅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刘卢路、韦丽怡、赵雨昕、王志远、李俊霖 | 杨男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优秀论文奖 | 卢昊、杨婷婷、邓文宇、周洋利、仲海晴 | 胡明 | 2018 |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优秀论文奖 | 张心泰、王琦玮、周子婷、唐梦雨、赵玲玲 | 秦勇 | 2018 | 
   
    | 第四届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一等奖 | 龙洋、李嘉欣,李金蔓,高德宇,王蕊,麻亚兰 ,刘莹珂,卢正则,刘珊珊,唐璇 | 何勤 | 2018 | 
   
    | 第四届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三等奖 | 杨楠、王琦玮,王冉冉,徐治,彭浩然 | 兰轲、陈力、王军 | 2018 | 
   
    | “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 | 全国特等奖 | 陈李强 | 齐庆蓉、钱广生、陈小瑞、邓黎、郑永祥、尹红梅 | 2017 | 
   
    | “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 | 全国一等奖 | 王 雨 | 齐庆蓉、钱广生、陈小瑞、邓黎、郑永祥、尹红梅 | 2017 |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一等奖 | 王冉冉、曾志林、朱莎、余强 | 郑瑀 | 2017 |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张悦琪、杨力、杨镇红、杨丹 | 邓黎 | 2017 |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王琦玮、李红、郭晨琦、周祥艳 | 杨俊毅 | 2017 |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全国三等奖 | 刘烨、王超续、宋铭轩 | 杨男 | 2017 |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 优秀论文奖 | 王冉冉、曾志林、朱莎、余强 | 郑瑀 | 2017 | 
   
    | 第三届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一等奖 | 黄钟杰、徐小艳、王代玲、刘潭飞、熊沁茹、顾天鹏、李鑫、邢志超、张旭航、樊觊嘉、卢林涛、何思怡、吴丽雯、沈华杰、王语嫣 | 李涛 | 2017 | 
  
 
 
 
 编辑: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