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I)是药学专业的最重要的主干课程,对整个药理学的教育以及药学专业的教育非常重要,药理学教学组非常重视教学的质量评价和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的改进工作。从教学形式上,建议老师以提纲挈领、建构框架的形式分析药理学知识的重难点,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后完成框架下知识点的补充。从单一的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老师与学生互动沟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从教学内容上,鼓励老师制作语言简洁、图表丰富、知识点为框架的课件,并将各类不同药物、重点疾病的最新科研研究动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一所科研型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科研思维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院支持下的药理学-1小班化教学活动已经开展了几年,学生评价情况良好。在整个药理学教学活动中,有阶段性的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以小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班化习题课可以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作简单的回顾和记忆,对知识的重难点在研究生助教同学的指导下作更深入的掌握和扩展,也对后续学习的内容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附:药理学本科课堂教学学生反馈意见
药理学(I)本科课堂教学学生反馈意见
关于此次药理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的经历,我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感悟和想法:
一、 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方面,老师采取了教学与思考互补的方式。针对药理学的学科内容较难且繁杂的特点,抽丝剥茧地讲解重难点机制,提纲挈领,以类带点,建立框架。同时启发我们思考以及自主学习,填充框架之下的细节内容。
通过采用不同的思维导图或逻辑顺序进行课堂内容的串联,增加了思维的连贯性,降低了我们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如抗高血压药一章的内容以机体血压调节的通路为基本着眼点,讲解作用于各个位点的各种类型药物。既有利于理解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异同,同时借助图像记忆的优点有利于我们的课下学习。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局限于课本中重难点知识的梳理,同时也为我们讲解常用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及利弊,使不同类型的药物的特点及用药选择更容易理解。此外,还会介绍国内外相关类型的新药或者畅销药的研发、特点及市场选择。这些都使我们的学习源于书本,却又不会局限其中。
杜老师教学水平很高,讲课有趣,课件制作也十分用心。清晰的逻辑,简洁的文字,生动的示意图,细致的讲解,使得她的课堂教学十分精彩。有人曾说过,大学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老师的科研和学术的水平能充分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源自杜老师学术的博学及人格魅力,使得我们对其更为尊敬与崇拜。上她的课对我们而言确乎是一种享受。
同时,其他章节上课的老师也的教学模式也各有特色之处,使药理学相应版块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时,也更能摸清课堂脉络。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部分,老师注重药物机理的讲解,在基础理论上根据药物作用效应作为分类对象,构建了相应的课堂内容框架,讲解了药物相应作用机理;药物效应动力学部分,老师注重基础概念,从药物靶点和受体作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应的讲解;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这一部分,老师则是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及逐渐加重的程度,串联了整个部分的内容。不同的思维转换下,我们对每部分需要掌握和关注的重点自然不一样。因此,如果老师能更加强调或者提醒一下,则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有进一步提高。
三、 自己及同学学习效果
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学习效果良好,能充分融入课堂,沿着老师的思维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较为容易地理解课堂内容,理清其间逻辑关联,同时还能使我们享受课堂,享受与老师一起探索的乐趣。
由于药理学科难且多的特点,只是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上的机制理论的理解透彻对于课下温习看书十分重要。故而老师在课堂上清楚明了的分析与讲解的思维模式,不仅降低了我们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引导我们在课下进行总结归纳时寻找到较好的思维线索,使我们能在课上和课下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用习题课的形式进行分章节的小结,是督促我们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纵向成体系记忆的很好的方式。在题目中寻找问题,在问题中复习知识点。当然,如果能设计一些在横向之间对各章节知识进行对比的题目,这样启发我们从纵横网络式的思维思考问题,我想更能触类旁通,使我们对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理学问题理解得更为透彻。
四、 小结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之间的平衡。从经验可知,过往的填鸭式教学或者一味地开放式教学均有失偏颇。而当下这种师生互动式学习模式的探索中,以杜老师为代表的这一类提纲挈领的点拨式教学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参考模式。当然如果能在学生课下整理或者认真地思考之后,给予一定的时间一起进行专业问题的探讨或者思想误区的纠正,这样或许能大有裨益。古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的不仅是学习之道,更是思维探索之道,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构建自己的思维与学习的框架,从而才能真正将所学化为己用。授的不仅是书本的内容,更是老师科研探索几十年的经验及医药临床或市场现状,将学生思维从书本放眼到现下实际,从小处着眼到眺望医药市场的格局,从而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解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之祸,更是思维死胡同之迷津。我想,真正的实现更好的教学改革之后,师者当如是,则学生受益匪浅。当然,在这一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作为学生更应当积极主动,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大的乐趣,以学有所进,学有所长。
华西药学院本科2014级学生
编辑: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