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报

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评价简报第三期

来源:教学管理办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3日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20221116日下午,华西药学院在药科大楼科瑞德会议室组织开展了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特邀学校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主任刘黎到会指导工作。学院党委书记范瑾、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尹红梅、一流课程负责人、青年教师以及教学办老师参会,何勤副院长主持会议。

刘黎主任在致辞中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她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寄予期望,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通过出台政策引导、制定标准规范、完善支持服务等举措来调动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刘黎主任鼓励学院老师充分发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专业优势,进一步推动“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

何勤副院长介绍了我院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并鼓励各课程教学团队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药物化学》的负责人郭丽教授围绕“不断创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分享了她对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心得。该课程“化繁为简”,在教学中始终抓住药物化学的灵魂——药物结构,首创“智慧六步法”: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讲一讲、做一做、考一考的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学习”模式,以点带面、逐步引导,激发学生创新药物研发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具有“结构敏感性”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李涛副教授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例,分享了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的建设经验。他提到,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线教学平台的搭建,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共享,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大数据统计能够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助推课程的持续优化和改革。“一流课程”也将引领“一流教材”的建设,李涛副教授参与编写药用植物学有关教材10余本,其中主编教材5本。

程妍副教授以“《体内药物分析与毒物分析》SPOC课程的建设实践”为主题,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经验。课程团队打造了“教师制定目标,学生课前线上学习,课上分组汇报讨论,教师课堂理论讲解,课后线上测试讨论,智慧数据分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药物毒物分析贴近社会事件的特点,通过设置脑洞题、案情解析、实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从而翻转线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静老师分享了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的体会。课程团队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临床药学服务》实践课程。构建智慧教室、模拟药房、社会药房、医院等多维度的教学环境,通过实践实训、虚拟模拟、实景演练进行“沉浸式”教学,充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临药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临床药动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以“生物等效性虚拟仿真实验”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在临床药动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五位分享者的精彩发言获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会老师就如何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何强化课程特色、如何更好的达成“两性一度”的教学目标等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交流。

在听取了大家的分享后,范瑾书记做了总结讲话,她对各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一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二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课程教学顶层设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注重成果的总结提升,要凝练精华、突出亮点、总结经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这对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会议是学院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是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为各教学团队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