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学术成果

何勤教授团队在自传递纳米胶束调控肿瘤转移前小生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学科发展办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点击数:
  近日,何勤教授课题组构建的抗肿瘤转移自传递纳米胶束,首次通过抑制粒性骨髓源系抑制性细胞(G-MDSCs)的远端器官招募和血管破坏功能,实现对转移前小生境(PMN)形成的调控。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IF=12.3)上(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9b03883),并被选作封面论文。
  肿瘤转移是癌患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诱因。临床数据表明,虽然肿瘤细胞可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处,但特定瘤种只发生特定器官的转移,该种现象被称为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其由"种子和土壤"共同决定,"种子"特指循环肿瘤细胞。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中,肺组织受实体瘤影响,招募大量G-MDSCs,其可分泌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免疫抑制因子IL-10等,致使正常组织微环境重构为血管渗漏性增强且免疫抑制的转移前小生境,为远道而来的"种子"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现已有多种针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抗转移策略,但调控转移前小生境形成的策略鲜见报道。
  何勤教授团队首先证实了PSGL-1是G-MDSCs招募过程中跨血管运动的关键黏附分子之一,而后构建了低分子量肝素(LMWH)-维生素E琥珀酸酯(TOS)纳米胶束(LT NPs),其亲水外壳LMWH可通过竞争性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P-selectin,阻断G-MDSC表面PSGL-1与P-selectin的结合,从而抑制其跨血管运动,有效减少其远端器官招募,疏水段TOS可显著下调G-MDSCs的MMP-9表达,削弱其破坏血管完整性的能力,胶束亲疏水成分协同作用于G-MDSCs,维持了远端肺组织血管的完整性和免疫微环境的正常化,有效抑制循环肿瘤细胞着床和定殖,高效抗击肿瘤肺转移。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2017级博士生龙洋为本论文第一作者,何勤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1690261)和面上项目(81974499)及四川省科技厅创新人才计划(2018RZ0136)的支持。


来源:学科发展办  编辑: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